高俊才:大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兼谈“三新融合”和“三空融合”
发布时间: 2020-11-10 10:03:33 阅读次数:13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2020年11月1日,“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司长高俊才先生以“大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为题发表了演讲。

截止今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9.04亿,网络购物用户7.1亿。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三空融合”正在不断加深。大数据既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新要素,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新要素。大数据在疫情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后疫情时期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大数据造福当前、惠及长远,潜力无限。“十四五”期间要把新理念、新技术、新基建“三新融合”,对延长大数据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大数据,给予进一步重视,更多更好地释放数字红利。

根据学习体会和最近到山东、湖南、内蒙古等地调研“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情况,对于“大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这个题目及其相关内容,下面简要讲两层意思,与大家交流。

1、大数据与互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相得益彰,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变化。

大数据既是重要的创新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创新依据。大数据之所以重要,主要因为一个“大”字:数据来源范围大、数据量大,以及数据经快速处理后的用途范围大、作用大等等。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正在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10月26—29日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强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截止今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9.04亿,网络购物用户7.1亿。10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7.7%,我国人口占世界的1/5,4G基站占世界的一半,5G基站也已达到60万个。大数据既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新要素,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新要素。

大数据在疫情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消费需求从线下移到线上,健康码、通讯行程卡等被广泛应用;快递、外卖等行业推出无接触配送,让消费者更放心;远程教育走进更多家庭,让消费者用得更方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商家可以更快、更精准地知道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数字经济在保障消费和就业、推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钟终南山院士表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我国对新冠肺炎诊断预测和治疗水平,“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初,我们就通过1000多个全国新冠肺炎患者的大数据,了解病人的疾病潜伏期、临床特征等,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讲:疫情防控期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给家庭打电话,前100万个家庭只用了6个小时就做完了,这一技术在全国服务了5900万人次。

在后疫情时期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大数据造福当前、惠及长远,潜力无限。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讲:未来10年中国数字经济的标签应该叫智能经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方向,都要向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不仅在生产、生活领域,在生态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一些江河湖泊水库,将搭载红外线等装备的无人机每天定点巡航,一旦发现水质异常,无人船便会自动前往采集样本送检。

到各地调研发现,数字消费出现了下沉趋势,偏远地区的农民开始利用互联网销售农副产品,小城小店也正在借助数字平台快速复苏。据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奚丹讲,今年“十一”假期三线及以下城市微信支付总交易额增长了50%。

由国家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于今年10月12—14日在福州举办。根据披露的信息,福建已建成运行的超级计算中心二期,被称为福建“最强大脑”,运算速度高达每秒3000万亿次,用以支撑福建“政务云”、“商务云”等“云端”业务。福州市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00亿元,GDP占比超过40%;实现行政审批“秒批”,超过90%的事项“最多跑一趟”,超过70%的事项“一趟不用跑”,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

比特币已在全球炒了多年,一些人一夜之间变成富翁,更多人赔了无数的钱。为了趋利避害,把虚拟货币从“地下”转到“地上”,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研发驶入快车道,据《人民日报》报道:截止今年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发布了央行数字货币计划,中国具有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良好基础。

网络化、数字化不仅为物质文明建设开辟了发展的空间,而且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人在干、天在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佑善”等千年古语,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得不敬畏的现实背景,人的言行已经受到并将更多受到信息技术的监督、规范和约束,向善的空间越来越大。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这三大空间的融合度不断加深,使得千万年以来的人类文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我们这一代人有幸遇到了这种大变化,在认识上和言行中要顺势而为,适者生存、适者发展。

2、按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补短板、挖潜力,推进现代化建设。

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从年龄结构来看,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14亿人口17.3%,而其中的网民数量,仅占9.04亿网民的6.7%。老年网民与老年人数的比例严重失衡。老年人是一个有钱有闲的群体,如果更多的人成为网民,将对拉动消费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从城乡差距来看,在9.04亿网民中,农村网民的规模为2.5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远低于城镇。在全面小康向现代化迈进的进程中,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各种需求越来越多,更多的农民有必要也有可能成为网民,这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措施。

现在的非网民,大多是弱势群体,按照“共享发展”的理念,弱势群体也应享受现代化的“智能生活”。我国网络普及率,如果由现在的64.5%提高到发达国家85%的水平,将产生2.5—3亿的新网民,这些新网民将成为新的数字消费者,既能提高生活质量,又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因为物理设施而产生的“数字鸿沟”正在被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年龄因素、文化程度和使用技能等非物理因素。数据显示,因为不懂电脑网络技能而不能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51.6%;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能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9.5%;因为年龄太大或太小而不能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4%;这三个比例相加为75.1%,即非物理设施的因素占比超过3/4。

消除非物理设施造成的“数字鸿沟”,需要四个方面主体共同努力。一是子女,应当“数字尽孝”,手把手教会父母使用手机上网。二是公益性机构,社区、村庄、老年大学以及公益机构,组织培训。三是企业,开发更有益于老年人用的老年版产品,使界面易用,降低使用门槛。在推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加快普及应用的各项工作中,要为老年人这个潜力巨大的群体,提供更多符合其特点、满足其需求、适应其兴趣的产品和服务。四是老年人,提高对信息化、智能化的认识,增强学习运用智能化产品的自觉性。前三个主体是外因,第四个主体即老年人是内因,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解决城乡不平衡问题要多措并举。中央网信办、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重视数字乡村建设,既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更要重视对农民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

各级在“十四五”规划和其它方面,对大数据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应给予进一步重视。要统筹规划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守正创新,融合高质量发展。未来三十年实现现代化,十四五是由小康转向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三五”的前四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年均增速高达19.4%。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53.9%。“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将进一步引领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养老服务业,AI陪伴机器人、智能护理床、远程监控手表等智能化适老产品将更多地走进全家万户,既满足使用者及其家庭的需要,又促进经济社会增长。

李彦宏提出:过去20年,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未来20年,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将不断降低;智能终端会远远超过手机的范围,包括各种可穿戴设备、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等。随着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人们将以更自然、便捷的方式,获取和发布信息。

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再加上探究微观世界的量子科技理论向实用化、工程化的转化,将为宏观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变化。对微观世界的认知,与对宏观世界的认知,通过新技术和新基建,将得到更多更好地统一。

如果把数字化创新的产品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供需两层的主体需要更多更好地互动和融合。融合创新是大趋势,是当今世界创新的重要甚至主要模式,数字化创新尤其需要融合创新。从理论到政策和法律法规,都要为加快数字化融合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持。未来企业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发展。

“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地”,“十四五”规划既要为五年谋篇布局,也要为未来30年做出预测。未来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长远,我国发展的新动能,重点要靠技术创新和新基建。

新基建将更多基于软件、孪生数字和虚拟空间,重点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这些将带来经济社会的全面智能化。“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推动新理念、新技术、新基建“三新融合”。“三新融合”是前面讲的“三空融合”的前提和保障。“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远,要通过延长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链条,把大数据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大数据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更多地释放数据红利。

高俊才,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司长。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来源:三思派

上一条:号外!号外!博创大型智能熔喷机组保出95+
下一条:四条通水管道,连系珠澳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