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农田政策倒逼滴管技术普及,复合材料管材展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布时间: 2020-04-03 15:13:59 阅读次数:11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联系到全国18亿亩红线的数据,那么这10亿亩的高标准农田若能建成,那就相当于把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推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

提升地力用水是关键

那么高标准农田究竟需要哪些标配呢?“意见”并没有具体展开,但有农业专家将其概括为“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本号认为,这样的表述只是停留在了画面感上,并没有触及到这个政策的核心部分。

而在国务院的政策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则强调建设高标准农田主要是为了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本号认为:余部长的这番言论给出了国家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真正用意。

其实这三者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耕地的保护是第一位的,如果基本的农田都保护不了,农民还拿什么种庄稼?但耕地保护好了也不是万事大吉了,如果地力越来越差,依然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

那么如何提升地力?这就要从如何用好水上找答案。水能改良土壤改变土地的等级,这是铁的事实。以色列国土基本被沙漠包围,却是全球公认的农业强国,秘密就是在沙漠中大面积地使用了滴管技术种植农作物;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漫漫,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高速公路却能畅通无阻,主要是因为在公路两边采用滴管技术种草种树筑起了一条绿色长龙,从而隔离了流动沙丘对公路的侵蚀。

新型管材补强滴灌系统

随着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紧缺资源,滴灌技术已成为各国农业节水灌溉研究应用中最为热门的技术。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滴灌的方式灌溉均匀、利于植物生长且能节约大量水资源。我国于1974年引进滴灌技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得到快速发展,现广泛应用于蔬菜、茶园、棉花等作物的灌溉。但目前我国干旱地区却还难以大面积推广这项技术,原因除了农民包括大水漫灌在内的传统耕作观念根深蒂固之外,滴管核心部件管道的材料比较单一、技术成本比较高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农田灌溉和农业土木工程中广泛使用一种非织造布复合结构的材料管。这种管材由塑料管架、非织造布过滤层和保护层三层结构组成。其中,塑料管架起支撑和固定作用;非织造布过滤层具有较好的过滤性和渗透性;最外层采用丙纶纱网作为保护层,防止外力的破坏。因非织造材料具有纤维材料特有的高柔韧性,且特有的三维网状结构更是赋予了非织造材料较好的过滤性能,故而其应用于农业灌溉中时可以很好的解决管材柔韧性不足和易堵塞的问题。

除了非织造材料,生物性纤维、碳纤维等纤维材料在管道材料增强增韧性研究中也有着大量的应用。纤维、非织造布等纺织材料的加入一方面使得管道材料抗撕裂强度增加,另一方面可以明显提高管道材料的柔韧性,改善传统树脂管道脆性高的缺点。

以树脂为基体,纤维等纺织材料为增强体的复合管道材料已经成为管道材料研究的新热点。

治水之本在于技术创新

当然,建设高标准农田,仅仅依靠滴管技术的改良是远远不够的,技术创新始终是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事业的重中之重。以技术提升节水和供水能力,在灌溉工程、边坡防护工程、排水工程、调水工程中广泛使用复合管道材料、远射程喷头等设施;在水利工程、土建工程、管网铺设中使用移动式喷灌系统、绞盘式喷灌机、折射式喷头等新产品;在供排水设施中安装固定管道系统、移动管道系统、多列孔管式喷洒器、平移式喷灌机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只有当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在农村得到广泛的应用,高标准的农田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

实际上,改变农民传统的耕作观念也需要技术的引导,当现代技术结出的硕果远远高于传统农业时,相信农民也会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序列中去的,大棚种植技术从南到北自西向东普及性的推广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能倒逼农田水利及道路设施的改善,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在技术、设施和产品创新的引领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不是一个梦。

上一条:分析涂塑管道与3PE防腐管道
下一条: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大交通工程开建